中国经济报道中国发展网讯 王民记者朱波报道,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七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强统筹推进改革,大胆创新、大胆试验、自主改革,在“放管服”、贸易投资、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体制整合创新,培育新型经济、新模式、新动能,以开放促改革发展转型,取得成功。重要的里程碑。
——顶级设计大事记
开发大纲文件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中国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建设1.第0阶段: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5]19号)。
自由贸易建设2.第0阶段:2018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方案》(国发[2018 ] 第 14 号)。
自主发展3.第0阶段:2019年9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举措的通知》(津政发〔2019〕27号)和《关于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19〕37号)。
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12月27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体制机制
成立全国首个专门从事政策和产业创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定机构:2020年6月18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和产业创新发展局注册成立,专门从事制度创新和工业种植。
通过联动创新区建设实现滨海新区“全球自由贸易”:2021年4月23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规划》和《中国(天津)保税区”发布。先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规划。
全国首个联合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模式:2021年4月26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合创新示范基地将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建设。 2021年12月28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数据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6月22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将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
部署建立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项目管理制度:2020年10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第十五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批创新发展项目自贸试验区项目共6个。 2021年5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正式发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项目设立管理办法(暂行)》,启动第二批设立申请创新发展项目。共收到市级相关申请。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自贸区申报申报项目33个,共获批创新发展项目17个。
——创新成果及典型举措
服务国家战略
1.形成工作方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制定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八项措施》 《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保险业服务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意见》和其他证明文件。
2.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2021年9月27日,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标志着三地加强沟通,共同探索天津自贸区免税店汽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路径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3.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总联动机制:2021年12月23日,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专班召开第一次会议,建立“云”加签系统加盖电子印章,发布京津冀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同标同仁”政务服务项目目录。
贸易自由
1.综合保税区五中心建设不断升级,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联动成效显着。
一是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行业。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实施办法》、《支持和鼓励中国(天津)空港片区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自贸试验区”和《关于规范和指导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片区保税维修再制造企业应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天津自贸区免税店汽车,其中保税维修形式申报等政策境外飞机保税维修绿色通道、境外飞机航程内保税维修绿色通道在全国率先有效支持促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发展。目前,机场片区是我国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种类最多、政策创新最密集的地区。 2021年保税维修进出口额158.91亿元,同比增长73.79%,维修产值将超过21.8亿元,维护收入将超过2.2亿元。
二是积极推进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结合天津口岸优势和综合保税区功能,推动海关发布全国首个保税展贸业务操作规程,实现保税展销等各类保税展贸业务。冷冻货、跨境电商货、老爷车等,助力渠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三是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从2018年3月东江试令成功到今年3月底,共有18家企业获批分类监管资质。仓库总面积63015平方米,非保证仓储面积63015平方米,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四是进口中药材分拣业务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双区联动优势,实现市食药监局、东江海关“双检查、各动作”优化为“双检验联动”,实现进口中药材流程的优化。
2.自动交易。围绕国际汽车贸易中心目标,不断深化汽车贸易配套制度、政策和功能创新,着力建设汽车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基地,初步打造“一港口、三个中心”,即汽车贸易和消费港口、整车及零部件物流中心、新动能培育中心、汽车租赁中心汽车大流通体系。通过平行进口汽车三保责任保险共保制度、大型贸易车辆保税仓储、老爷车行业创新、二线海外展销模式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手车出口,获批打造北方第一辆专注港口应用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试行之路开启,汽车贸易全产业服务链不断升级。 2021年天津港进口平行汽车5万余辆,进口额225亿元,占全国60%以上;北方二手车出口基地初具规模。
3.生物医药行业。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委托生产模式等多项创新举措,优化全球生物医药协同研发试验用特殊项目准入许可,支持自贸试验区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推进京津冀“细胞谷”建设,推动细胞治疗专项立法出台,中科院工业生物研究所等200多家生物医药健康企业、Repu Bio和Gem 在该地区聚集。
2021年9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全市首个药品申报,标志着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目前,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共批准9批次3个优质药品,进口金额超千万元,大大降低了患者用药成本,吸引罗氏制药入驻全球首个个体化医疗研究所。
4.跨境电商行业。先后完成了北方首个宠物食品品类的突破、首个B2B出口试点、首个1210保税出口业务、首个跨境电商保税展览新零售等创新,聚集了龙头项目如阿里巴巴智慧物流中心打造的跨境电商主题公园是积极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海港的契机。
投资自由方面
1.探索对接RCEP、CAI等国际规则的实践。 2021年5月14日,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绍刚率团赴天津实地调研RCEP框架下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讲授CPTPP。 2022年1月2日,泰达清洁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天津首张RCEP原产地证书,实现4.3%的减税率,标志着RCEP带来的关税减免政策正式实施在天津。
2.畅通外资渠道。东江片区新增27项海事执法权,成为全国第三个实现海事综合审批的地区,吸引和催生优质资本,加速市场主体集聚。
财务自由的各个方面
1.商业保理。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各类保理企业531家,商业保理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840亿元。 2021年10月13日,区域企业安图金信基于国航售票全业务数据,完成全国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
2.融资租赁。天津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飞机船舶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租赁SPV分享母公司外债额度、大型租赁异地委托监管等创新,并首创联合租赁和跨境转租。 、出口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多种创新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累计租赁飞机2000架,租赁船舶300余艘,租赁处置海上平台60余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2020年12月,滨海(天津)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新增“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品牌。 , 2022年4月正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心成立一年来,为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了重要渠道。截至2021年底,租赁资产交易规模已超过10亿元。
2022年3月,南航租赁购买原境外飞机租赁公司拥有的飞机资产包,通过跨境转租结构出租给南航,并将飞机资产从境外转让给东江项目公司新疆综保区是东疆完成多项飞机资产交易和处置的缩影。东疆飞机资产交易量从2019年的近20架增加到2021年的70多架,近三年完成150多架。 ,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飞机租赁资产交易中心。综合来看,建设世界级租赁集群的成果已经初显,已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
3.FT 帐户。 2019年11月26日,天津FT账户系统获准接入上线。截至2021年底,累计收支超过4000亿元,其中2021年结算金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200%以上。推出“FT账户分公司模式”。河北、江苏等省市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FT政策逐步延伸至北京、河北。
4.供应链金融。 2019年6月,《天津海关关于东江保税港区保税仓库抵押融资业务有关事宜的公告》在全国首次发布。同年9月,全国首家现货保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在东江开展。 2020年12月25日,《关于促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搭建数字金融融合平台,对接金融机构,以冷链贸易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全国首个“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商品市场+OTC风险管理”的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创新体系,可信仓单创新模式实现数字化仓库转型并成功试行订单。企业授信总额23.5亿元,投资规模约5.5亿元。
5.要素市场建设。 2019年率先推出中国(东江)融资租赁业发展指数,成为中国租赁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2020年10月,设立东江创新融资担保基金,探索“租赁+”普及金融效益新模式。 2021年10月21日,发布《关于推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场外风险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场外风险管理业务研究。 2021年12月30日,发布《企业ESG评价指南(试行)》,助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2022年4月,东江地区跨境期货套期保值资金流动创新业务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以实体经济为支撑,顺利推进。
6.滨海基金小镇。入驻企业60余家,认购规模达到1.91.2亿元。汇聚了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以及以鼎晖投资、弘毅投资、中信资本、春华资本为代表的私募股权。股权市场管理机构,以立人投资、韩华投资(PFM)、润汇投资(PFM)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全区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158家,基金规模4771亿元。
7. 积极融入“双碳”国家战略。国内首只通过绿色认证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全国首只绿色“碳中和”资产证券化债券、全市首只碳资产管理公司、首只中长期碳中和债券登陆东江或发布。
交通自由
1.加快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高质量发展,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国际海铁物流枢纽功能。搭建航运交易和航运资产管理平台,整合航运经纪资源,创新船舶供应模式,建设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实现邮轮配送模式创新,在邮轮母港设立免税店,打造邮轮旅游陆上配送中心。
2.保税燃料。 2022年1月4日,印发《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油气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1年9月28日,天津港保税燃料油调配调配业务在燃料供应公司正式启动。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首个石油政策。 2021年完成保税燃料油供应3209票,204.79万吨,9.72亿美元,同比增长47.13%,6< @8.22%和90.14%,进一步确立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基地和集散地的地位。
3.网络运输。东江片区在全国率先打造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延伸交通装备服务、成品油电商网络零售、碳资产管理、汽车等上下游领域租赁、商业保理、航运物流和二手车出口业务形成联动,积极打造行业生态。
促进人员自由探索
1.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2020年4月,印发《关于支持自贸区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工作措施》。
2.成立了专门的行业人才联盟。 2020年9月5日,中国-东江融资租赁产业(人才)联盟成立。 2021年10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区维修与再制造产业联盟成立。
营造高水平一流的法制营商环境
1.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9年12月30日,天津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局揭牌,首创“一部门一章”审批、行政许可“一企一证”、规范经营范围登记、以及最简单的通知和承诺系统。行动。
互联网医院“一企一证”。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一窗申报、一表申请、一诊、一证覆盖”“一企一证”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医院项目实施时间从6个多月缩短至3个月,以互联网医院“一企一证”改革、中央“一企一证”改革为代表的高济医疗、智云健康、恒瑞医药、益多云等知名企业相继落地业务领域实现高频民生产业全覆盖。共合并简化表格132个,简化率73.3%,减少446个要求,减少61.3%,合并132个许可证,合并一个率73.3%,实现平台经济领域新突破。
2.营造合法的营商环境。 2020年1月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正式履职,是我国北方第一家自贸试验区法院。
2021年3月24日,全国首例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案依法宣判。
2021年4月23日,印发《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东江融资租赁中心法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融资租赁为名,专注办理融资租赁案件的专业法院。创新政法联动机制,牵头成立东江多元纠纷共治中心,打造集诉讼、仲裁、调解、公证为一体的一站式专业法律服务平台;率先探索为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保全机制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司法服务效率的提升。
天津自贸试验区法院 泰达金融中心法院。全国首创“要素化审判+互联网法庭+赋能公证”新模式,从流程优化、技术赋能、前置约束三个维度突破消费金融不良贷款处置难题市场。 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底,共审结消费金融案件5015件,平均审理时间以年计缩短至44天,大大缩短了案件审理周期。